时间:2025/3/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城市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福建省古田县前洋古村

▲村落整体

1

概况

福建省古田县卓洋乡前洋村位于闽东北戴云山余脉,距古田县县城约48km。前洋村肇基于宋代,明朝以后相继有余氏、李氏、魏氏迁居于此,三姓聚族繁衍至今。

▲寨墙与村内道路

2

村落格局

前洋村灰瓦土墙的古厝群整齐连片,其中竟无一座新房间杂其中,委实难得。当地民间有“五朝齐列一村寨,一眼望穿千百年”的说法,意指前洋村古民居的建设年代贯穿宋、元、明、清、民国“五朝”。现存较完整的主要有建于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古民居近70幢,以及古井7口、古风水池1处、古炮楼4座。

▲村内巷道

村西保留有石块铺就的古官道和一株树龄达年的赤皮青冈木,该树树干曾遭雷击开裂,但至今苍翠茂盛,盘错的树根活像一只猴子,所以村民在树下供奉齐天大圣神龛,家有小孩夜惊时就会来拜拜。

与官道相交的村道巷口还留有几家旧时的店铺,店铺底层夯土砌就,青砖包角柜台,木质窗板门板,二层的木板壁都还完整,隐约可以看到柜台上方侧壁上浮雕的堂号字迹。新中国成立初期村旁曾建有瓷窑厂,故民居宅前屋后常有用废旧笼盔砌筑的墙。

▲炮楼碉堡与水塘

3

民居建筑

前洋村的古民居型制基本类同,平面布局都是由“门屋—前院—两厢—正厅—后天井”构成的前后天井长方形模式,只因主人财力不同而在建筑的高度和面积上呈现出差别。前院宽阔敞亮,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也是装饰和观赏的重点区域,面向天井的落地长窗,其镂空透雕的木质窗花典雅华美,有的花窗中还别出心裁地嵌刻着花鸟篆体的题字楹联,如“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等,精巧别致,令人赞叹。后天井都为扁长形,主要起到拔风采光的作用。一些富裕人家在后天井之后设辅房,有的还设置绣楼。

▲门屋▲前院▲门屋与厢房▲后天井明代至清早期的民居,建筑的开间、进深和层高都略小,木构架装饰也较为素简。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建筑日趋高大,前院也更加阔敞。清末民初的建筑,开始出现拱券门、简易山花柱式等西式元素,屋顶压脊也开始使用彩釉、镜面等舶来的装饰材料。▲檐下装饰

由于村落富庶,常遭匪患侵扰,故民居特别注重防匪防火,相互毗邻的住宅间都建有高大的封火山墙,大宅富户还在院落四角择吉位建起高耸的炮楼或碉堡,与村中的风水月池交相辉映,构成整个村落明通暗连的防匪防火体系。

4

现状及保护建议

前洋村的当代发展扩张,较早采取了新村与老村分区建设的布局策略,故能基本完整地留存传统村落的整体景观环境。村内深宅大院毗邻而立,相互连通,格局十分完整;建筑细部刻画生动,三雕(木雕、泥雕、石雕)精湛;此地又是早年闽东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遗迹众多;加上周边山地田园秀美,乡土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潜力。

▲墀头装饰▲门板装饰当前,一方面应严控古村落及其周边的新房建设,保护和延续当下极度完整的传统村落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尽快对特色突出的历史建筑加以保护修缮、文化展示和活化利用,提升乡土历史遗存在新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主持:阮仪三图文:袁菲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葛亮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关图书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三)》阮仪三主编

(点击书封进入购买页面)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7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