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出门旅游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甚至有些父母每年寒暑假,都会固定带孩子出去玩几次,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国可以说是一个宝藏盛地,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发现历史遗留下的痕迹。今天小编要给大家的介绍的这个地方是景色优美,被称为“鸳鸯之乡”,而且在这里还有一座的千年古村。它就是屏南县。屏南县是位于福建的一个小县城,原属古田县境。在清雍正十三年时析古田县境东北部移风里、新俗里和横溪里的13个都之地建县。县的位置在翠屏山以南,因此雍正给它取名为“屏南”。屏南县的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左右。除此之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在此改编为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所以屏南县又被誉为“红旗不倒县”。在这里,千百年来都流传着一句本地谚语“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先有双溪,后有屏南。”这十六个字就概括了屏南县的发展史。陆氏是最早居住在屏南的一个姓氏,陆氏家族在屏南也是发展最好的家族。据说五代后梁乾化二年,因常年战乱原因,大家不得不南下迁移。其中一户姓陆的人家带着自己的全家来到了双溪,见到这里美景,群山环绕,是一个隐居田园的好地方,因此他便留在了这里,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那个时候的双溪镇并不发达,不管是农业还是传统文化都相对落后很多。陆氏家族的到来,给双溪镇带来了先进的的农业技术和传统的文化知识,慢慢地提高了这里的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双溪镇的经济也得以提高。经过一千多年的变化,陆氏家族为双溪镇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才流传“先有陆氏,后有双溪”。双溪镇又名紫城,是屏南县下的一个小镇。因为南北两个有一条小溪绕村交汇后一同往西流去,因此得名双溪镇。双溪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远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生活了。后来到了梁时期,双溪镇才慢慢的发展开来,清朝是双溪镇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此现在的双溪镇还保留了很多的历史古建筑。首先就是北岩寺。北岩寺俗称下院,距离双溪镇约1.5公里。北岩寺始建于宋雍熙元年,距今已有一千多的历史。这个寺庙深约44米,宽27米。寺庙周围景物非常多,因此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颂的地方。寺内种有富贵的牡丹,清香高雅,国色天香。清光绪年间,闽县名士福州鳌峰书院教授陈恭甫在《万青堂文集》序中,称“牡丹出洛阳、曹州,屏南为最。”只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北岩寺是经过后来修建的。文革时期,寺庙里的佛像被毁,寺庙外的建筑也多有损坏。直到年,才有人重修北岩寺。在北岩寺的上边,还有个灵岩寺,因此它也叫上院,始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灵岩寺和北岩寺一样,因为文革时期被毁,现在我们所看到是经过重新修建的。在这双溪镇上,还有一条比较特殊的小溪,情侣来了必去这里,它就是鸳鸯溪。鸳鸯是一种小型禽鸟,它们主要栖息在湖泊、江上,鸳鸯的颜值非常高,经常出双入对,而且对感情非常专一,因此人们经常用鸳鸯来象征情侣、爱人,希望他们能像鸳鸯一样从一而终。不过因为气候、湿度的关系,我们现在很少能看到鸳鸯,不过在双溪镇十公里处有一条溪流,这条溪流是鸳鸯的栖息地。每年秋季的时候,就会有上千只的鸳鸯由北方飞来过冬。其实早在几百年前,鸳鸯就在鸳鸯溪这边繁衍生息了。现在的鸳鸯溪不仅是我国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唯一的鸳鸯保护区,这里长达十四公里都是鸳鸯溪生态保护区。因为鸳鸯溪,屏南县也被称为鸳鸯之乡。除了鸳鸯溪,瑞光塔也是双溪古镇的一处古迹。从塔的外光来看,这座塔是用石头建筑而成的。外部没有太多的装饰,整个塔比较简陋。这座塔建于光绪十三年,整座塔建了有七年之久。光绪十三年,这座塔本是由当时的知县黄瑞梧狷款建造的,但是中途资金不足,加上工程庞大,所以直到光绪二十年的时候,在下一任知县周骏的任职期间才建立好这座塔。瑞光塔一共有6层,总高度在30米左右。塔边为八角形,顺着塔里的台阶上去,直接可以登到瑞光塔的塔顶,站在塔顶之上,可以俯瞰整个双溪镇的千年美景。瑞光塔现在是我国境内唯一纯石头建造的石塔。要说福建,那是我国的旅游大省。说起它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临近海边的厦门,但却不知道在福建竟然还藏着个古色古香的古村落。而且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罕见的鸳鸯。尤其是这个季节,正是鸳鸯飞回南方过冬的季节。要是能来这里游玩的话,相信你会不虚此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6557.html |